七夕知何夕,云是牛女期。
俚俗具瓜华,阶除儿女嬉。
繁星烂煌煌,流月湛沉辉。
群儿望鹊桥,桥端七宝帷。
彷佛想言笑,芗泽疑烟霏。
人间光阴速,天上日月迟。
隔岁等旦暮,会遇未应稀。
愿言停笑驩,察我心所祈。
我欲赐新巧,智术妙通微。
金针度彩缕,宝奁卜蛛丝。
我嗟儿女愚,勤劳徒尔为。
巧拙天所赋,乞怜真可嗤。
故拙不可厌,吾宁钝如椎。
借云得新巧,无乃醇愈漓。
吾观天垂象,列星有攸司。
牵牛常服箱,织女不下机。
牵牛教人巧,积仓岁无饥。
织女教人巧,笥箧余裳衣。
伊谁询儿女,组绣穷毫厘。
年年渡河汉,秋至次舍移。
宣淫五云上,此论乃吾欺。
吾为牛女辨,欲判千古疑。
七夕。宋代。李廌。 七夕知何夕,云是牛女期。俚俗具瓜华,阶除儿女嬉。繁星烂煌煌,流月湛沉辉。群儿望鹊桥,桥端七宝帷。彷佛想言笑,芗泽疑烟霏。人间光阴速,天上日月迟。隔岁等旦暮,会遇未应稀。愿言停笑驩,察我心所祈。我欲赐新巧,智术妙通微。金针度彩缕,宝奁卜蛛丝。我嗟儿女愚,勤劳徒尔为。巧拙天所赋,乞怜真可嗤。故拙不可厌,吾宁钝如椎。借云得新巧,无乃醇愈漓。吾观天垂象,列星有攸司。牵牛常服箱,织女不下机。牵牛教人巧,积仓岁无饥。织女教人巧,笥箧余裳衣。伊谁询儿女,组绣穷毫厘。年年渡河汉,秋至次舍移。宣淫五云上,此论乃吾欺。吾为牛女辨,欲判千古疑。
李廌(zhì)(1059-1109) 北宋文学家。字方叔,号德隅斋,又号齐南先生、太华逸民。汉族,华州(今陕西华县)人。6岁而孤,能发奋自学。少以文为苏轼所知,誉之为有“万人敌”之才。由此成为“苏门六君子”之一。中年应举落第,绝意仕进,定居长社(今河南长葛县),直至去世。文章喜论古今治乱,辨而中理。 ...
李廌。 李廌(zhì)(1059-1109) 北宋文学家。字方叔,号德隅斋,又号齐南先生、太华逸民。汉族,华州(今陕西华县)人。6岁而孤,能发奋自学。少以文为苏轼所知,誉之为有“万人敌”之才。由此成为“苏门六君子”之一。中年应举落第,绝意仕进,定居长社(今河南长葛县),直至去世。文章喜论古今治乱,辨而中理。
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 其五。唐代。徐铉。 綵仗清晨出,非同齿胄时。愁烟锁平甸,朔吹绕寒枝。楚客来何补,缑山去莫追。回瞻飞盖处,掩袂不胜悲。
八关斋诗三首 其三。魏晋。支遁。 靖一潜蓬庐,愔愔咏初九。广漠排林筱,流飙洒隙牖。从容遐想逸,采药登祟阜。崎岖升千寻,萧条临万亩。望山乐荣松,瞻泽哀素柳。解带长陵坡,婆娑清川右。泠风解烦怀,寒泉濯温手。寥寥神气畅,钦若盘春薮。达度冥三才,恍惚丧神偶。游观同隐丘,愧无连化肘。
葛仙行祠。宋代。郑玠。 身为俗吏趋行部,手艺名香祝有年。五色雀飞庆荐祉,七星松古自通仙。
相书语(张璟藏论妇人相引此)。两汉。佚名。 目有四白,五夫守宅。
自题三十八岁小照 其二。清代。郑孝胥。 吾年垂四十,颇亦厌虚辞。结习浑难尽,鸣秋略有诗。
山居诗二十四首 其四。唐代。贯休。 万境忘机是道华,碧芙蓉里日空斜。幽深有径通仙窟,寂寞无人落异花。掣电浮云真好喻,如龙似凤不须誇。君看江上英雄冢,只有松根与柏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