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处名山擅地灵,雨微峰下树青青。
九天石落疑星化,一夜龙归挟雾腥。
禅窟已镌新赐翰,法函惟启旧藏经。
道人犹恨居山浅,杖锡时时入杳冥。
有怀淬用刚赋此以寄。元代。戴良。 何处名山擅地灵,雨微峰下树青青。九天石落疑星化,一夜龙归挟雾腥。禅窟已镌新赐翰,法函惟启旧藏经。道人犹恨居山浅,杖锡时时入杳冥。
(1317—1383)元明间浦江人,字叔能,号九灵山人,又号云林。通经、史百家暨医、卜、释、老之说。初习举子业,寻弃去,学古文于黄、柳贯、吴莱。学诗于余阙。元顺帝至正十八年,朱元璋取金华,召之讲经史。旋授学正。不久逃去。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。后避地吴中,依张士诚。见士诚将败,挈家泛海,抵登、莱。欲行归扩廓军,道梗,侨寓昌乐。元亡,南还,变姓名,隐四明山。明太祖物色得之,召至京师,试以文,欲官之,以老疾固辞,忤旨。逾年自杀。良为诗风骨高秀,眷怀宗国,多磊落抑塞之音。有《九灵山房集》。 ...
戴良。 (1317—1383)元明间浦江人,字叔能,号九灵山人,又号云林。通经、史百家暨医、卜、释、老之说。初习举子业,寻弃去,学古文于黄、柳贯、吴莱。学诗于余阙。元顺帝至正十八年,朱元璋取金华,召之讲经史。旋授学正。不久逃去。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。后避地吴中,依张士诚。见士诚将败,挈家泛海,抵登、莱。欲行归扩廓军,道梗,侨寓昌乐。元亡,南还,变姓名,隐四明山。明太祖物色得之,召至京师,试以文,欲官之,以老疾固辞,忤旨。逾年自杀。良为诗风骨高秀,眷怀宗国,多磊落抑塞之音。有《九灵山房集》。
关山月。明代。薛蕙。 迢递关山道,凄凉霜露时。如何秦地月,亦自到天涯。切切胡笳怨,萧萧边马悲。高楼有思妇,苦乐讵相知。
壬子正月重赴金陵志馆偶诵陶诗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句怃然有感。清代。邵泰。 春风从何来,所过不留迹。人与物同春,欣欣各自得。而我独何为,当春转萧瑟。亲老不能待,饥驱此行役。纵非出山泉,仰愧入林翮。一心信两端,绎思有馀戚。缅昔负米贤,欢焉供子职。
游圆超院登挟溪亭次卢公。宋代。王十朋。 路入剡山腰,风生玉川腋。孤亭物外高,双溪眼中碧。山僧作亭知几春,赏音端怕逢诗人。自从妙语发丘壑,遂使绝境多蹄轮。我来首访维摩诘,问讯双溪自何出。发源应与婺溪同,赋物惭无沈郎笔。凭栏欲洗名利尘,入眼翻惊客恨新。山城重重水如带,可能挽住思乡人。
与朝阳山人张朝夜集湖亭,赋得各言其志。唐代。皎然。 洞庭孤月在,秋色望无边。零露积衰草,寒螀鸣古田。茫茫区中想,寂寂尘外缘。从此悟浮世,胡为伤暮年。